当前位置: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6年第21期 > 正文
编号:12959036
HFMEA在预防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6年7月25日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2016年第21期
     1.2.3找出潜在危险因素进行效应分析 对流程进行分析探讨,由HFMEA小组反复讨论潜在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(表1)。

    1.2.4组织团队成员评估打分和计算事先风险值(risk priority number,RPN),RPN是严重度(S)、频度(O)和不易探测度(D)三者的乘积,RPN=S×O×D,取值1~1000。①S是指假如这个失效模式发生,伤害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,在1~10分选择一个分数,1表示“伤害非常不可能发生”,而10表示“严重伤害非常可能发生”,以患者病情程度为例,10分通常指的是死亡[3];② O发生的可能性是指这个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,可在1~10分选择一个分数,1表示“非常不可能发生或罕见”,而10表示“非常可能发生”[3];③D可能性是指假如这个失效模式发生,被侦测的可能性有多高,可在1~10分选择一个分数,1表示“非常可能被探测到”,而10表示“非常不可能被探测到”[3]。评估打分时,每个团队成员参照张宗久主编的《中国医院评审实务》FMEA评判标准[4],对每个维度在1~10分选择一个分数,最后取平均分,并计算RPN(表1)。

    1.2.5失效模式与影响因素选择 将RPN由高到低排序,选择前5位作为优先改进(表2)。

    1.2.6拟定改进计划 针对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因素分别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......
上一页1 2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282 字符